当前位置:首页 > 试题 > 数学试题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教案

时间:2024-07-17 22:07:55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教案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教案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中括号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四则混合式题。

2、使学生能够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相遇问题,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中括号的使用方法。

2、列综合式解答三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相遇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内容:

式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云运算顺序,学会中括号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四则混合式题。

2、培养学生计算四则混合式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中括号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口算。

(1)250-200+50

(2)250×200÷50

(3)250+200×50

(4)250-200÷50

提问: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如果只有乘除法,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怎么做?

二、新课:

1、板书课题:式题

2、概括总结在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级运算时的运算顺序。

出示例1:(1)460-180+270-320

(2)250×40÷125×8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

问: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什么顺序计算?

师:我们通常把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把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问:(1)题里只有加减法,我们就说它只含有什么运算?

(2)题呢?

问: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应当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结论: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的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演算。

3、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时的运算顺序。

出示例2:(1)480-126×5÷21

(2)136÷17+12×4

问:第(1)题中含有哪些运算?第(2)题中含有哪些运算?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总结: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

4、练一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76+24-31+19(3)260+125×8÷10

(2)190÷5×10÷10(4)20xx÷25-20×4

5、出示例3:(1)20xx÷(25-20)×4

师: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2)3024÷

师:“”叫中括号。

这道题有哪几种括号?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板书:3024÷

=3024÷

=3024÷252

=12

总结: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练一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320÷

(2)×6

三、巩固练习:

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50-50+25-5150×50-25×5150÷50×25×5

150÷50+25÷5150+50÷25+5150-50+25×5

四、作业:

p35-1、2、3

五、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适时渗透法制、德育教育,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制哩念。教学重点: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板书课题)

⒉口算

90÷3012×578×2270÷903×1557÷3200÷5027×396×12280÷40

4×1960÷15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⒈运算顺序。

⑴出示:280+120÷10280+120×10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30÷6×530-6+5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⑶出示:(120+150)÷9017×(78-29)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⑷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

⒉完成练习五第2题

⑴出示:480-180+6031+2×30240÷4×20480-(180+60)(31+2)×30240÷(4×20)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①出示题目列表。提问: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②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⒉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①出示第6题的3小题。提问: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同学们独立完成。

③分析、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一第1、3、4题

练习十二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 ……此处隐藏18491个字……交流、巩固知识。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混合运算、应用题、数据和求平均数。

2、教学难点: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络,提高计算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件

五、教学步骤

(一)、

1、混合运算:

(1)、出示148—111÷37

说一说运算顺序。

(2)、出示(148—111÷37)×5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3)、出示720+650÷130说一说运算顺序。

(4)、出示5000—(720+650÷130)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5)、引导学生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

(6)、出示第32页第2题。

分组讨论。并独立计算

2、应用题。

(1)、出示第32页第3题。(投影出示)

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说一说怎样想的?

(2)、出示第32页第4、5题。(投影出示)

通过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出示第32页第6题。(投影出示)

独立计算。

3、简单的数据和求平均数。

(1)、投影出示第33页第7题。

(2)、分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3)、独立填写。

(通过混合运算从两步到三步,进一步加深运算顺序,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抓住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形成络。)

(二)、练习

1、混合运算:

(1)出示练习八第1题,投影出示

①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并订正。

(2)分组计算,练习八第2题。

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文字题。

(1)、投影出示练习八第3题(1)

分组讨论并订正。

(2)、独立练习,第3(2)、(3)题。

3、应用题。

(1)、投影出示,练习八第4题。

(2)、独立练习,练习八第5、6题。

(三)、全课(略)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教案6

教材说明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是以前学习的这种应用题,都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这部分教材开始,将要研究两个物体(两人、两车、两船等)的运动情况。这里以相遇问题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方向问题,出发地点问题,还有时间问题。学生要全部掌握这些是较困难的。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教学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应用题。其中又以“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两种为主。关于两物体相遇,求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应用题,放在后面,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学好两物体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关键是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往往不易理解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为此教材首先出现一个准备题,通过图示来说明什么叫做“相向而行”。接着通过列表分析了每经过1分、2分、3分后,两个人之间距离的变化,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遇”。然后再通过例3、例4教学“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

在例3中,教材通过图示着重说明了小强和小丽两人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路程。但是解答方法可以不同。第一种解法是先求两人各自走多少米,再加起来。这种解法思路较清楚,学生容易理解。第二种解法稍难一些,但是有了准备题做基础,学生就能比较好理解为什么要先求每分钟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这种解法不仅比第一种解法简便,而且是教学例4的基础。

在例4中,教学“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这恰好是利用例3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逆运算。教材没有再详细地进行分析,只是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想应该怎样解答。

在练习十四中,除了编排了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以外,还有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例如:相背行驶、不同时出发、间接给出某一车的速度等,为的是扩展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更多地熟悉有关两个物体运动变化时的数量关系,同时也防止学生在解题时死套类型或公式。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完成练习十四中的习题。

2.教学例3之前,可以先复习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说明,以前我们都是研究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现在我们要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接着,出示第54页上面的准备题,通过画图或者让两个学生演示,相对走一走,说明什么叫做“同时出发”和“相向而行”。再结合图示或学生的演示,看每分两人距离的变化,让学生在图下面的表中填写数目。学生填完表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表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两人在相对行走的过程中,经过1分、2分、3分后,每个人走过的米数和两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最后再弄清什么叫做“相遇”,相遇时,两个人走过的路程和两家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3.通过例3教学相向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时,可以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弄清题意,使学生看到小强和小丽在相遇时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然后,可以提问:“怎样才能求出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呢?”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列式计算,然后组织讨论。使学生明确,先分别求出两人各自走过的路程,也就是各自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再加起来就是两家之间的路程。教学完第一种解法后,可以让学生联系准备题中分析过的数量关系想一想,在这题中由于两人同时出发,那么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怎样?求两家之间的路程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列出第二种算式计算。做完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和解答的。在这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从数量关系上看,第一种解法是用两人各自的速度乘时间,得出两人各自走的路程,然后再加起来;第二种解法是根据两人同时出发后相遇,时间相同,可以先算出两人每分钟一共走多少米,也就是“速度和”,再乘时间。从数学知识上看,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十四中第1~3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4.通过例4教学相向运动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解答复习题。复习前面刚学过的两人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然后再把条件和问题改成例4,并画图表示出条件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想,已知两地相距270米,又知道两人各自的速度,能不能求出相遇的时间?并且联系例3的第二种解法,启发学生想,“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多少米?”“那么经过多少分钟两人可以走完这270米,可以怎样计算?”让学生试着列式解答。然后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解答的。在学生做完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以后,订正时也要找几个学生分析一下自己的解法。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